一種涂玻璃釉的陶質制品,是在用低熔點塑性粘土為主料所制坯體外表面,覆以硅酸鉛彩色低溫釉后燒制而成。按用途可分為建筑琉璃制品、建筑裝飾雕塑琉璃制品和琉璃工藝美術品三大類。
“琉璃”一詞始于漢代,稱為“流離”,后又稱“瑠璃”,是泛指玻璃或涂玻璃質釉料的器物。古代西亞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兩河流域即已出現了琉璃制品。中國漢代,曾創造以氧化鉛作助熔劑的低溫硅酸鉛彩色釉,具有翡翠綠色、釉層清澈透明、表面平整光滑等特點。北魏曾用作宮殿建筑的瓦件等。及至唐代。琉璃的釉料色彩有了較大發展,有黃、綠、藍、白、赭等色,即是舉世聞名的“唐三彩”。據北宋《營造法式》和明《天工開物》等書記載,當時琉璃釉料的配制和琉璃瓦的燒制工藝,都已具有較完整的規模。制品質地堅實,色彩經久不變,富有中國獨特的民族風格。如北宋慶歷四年(1044年)建造的開封祐國寺琉璃塔,迄今900余年,完好無損而有“鐵塔”之稱。明、清兩代琉璃制品達到了全盛時期。從留存至今的宮殿建筑、亭塔樓閣,可以看到中國琉璃制品的發展和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