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。“入土為安”不再是用于殯葬的**方式。把骨灰撒入大海,海葬,樹葬,把骨灰存放在寺廟等一系列殯葬都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。近年來,選擇將親人的骨灰存放在寺廟中的有所增多,但總量比較小,一個地區每個月有十幾人安放靈牌位或骨灰。
在冬至期間,一所寺廟里,青煙不斷升起,不少市民張羅著祭祀先人。骨灰放在寺廟里感覺更溫馨。有的市民將先人的靈牌位供奉在寺廟中,有的把骨灰存放在寺廟中,還有的則把靈牌位和骨灰一起存放。“不論是骨灰還是靈牌位,要存放在這里,*主要的條件就是要有皈依證或家中親屬有皈依證的。”該寺廟一位法師介紹,因為近年來有這種需求的市民增多,寺廟還特地修建了一座納骨塔來安放靈牌位和骨灰。據寺院負責人介紹,這座樓是兩年前投入使用的,其中一層用于安放骨灰,二層用于供奉靈牌位,三層和四層用于供奉佛像。現在每個月都有十幾個人來該寺廟存放靈牌位或骨灰。
把親人的骨灰寄存在寺廟里,覺得更放心,不僅每個月初一、十五都有人誦經,清明、冬至的時候還有法會,讓人覺得更溫馨。”一位市民說。不過對于接收骨灰,寺廟有嚴格規定,存放者必須到民政部門辦理相關手續。這些骨灰位,主要針對的還是居士和居士的家人,以及寺廟內部人員和一些對寺廟有貢獻的人。寺廟設立骨灰存放點,*初是為了用來安置因征地拆遷而需要遷移骨灰的,現在寺廟也有接收一些經濟困難的、沒有親人的逝者的骨灰。